主办: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 德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 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干旱敲响生态警钟
2022-09-08 14:18:00 德阳文明网

  今年夏季,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千厮门嘉陵江段大面积河床裸露,沿着滩涂可走到江心;乐山大佛“真身”全部显露,连大佛也没有水泡脚;鄱阳湖水位下降迅速,星子站水位或将遭遇8米以下的极枯水位;水力发电大省四川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和高电力负荷叠加挑战,国网北京、山西、山东、江苏等共计13家单位225人保电支援.....在干旱的窘迫和焦灼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为我们上的狠狠一课。保持对大自然的敬惜,是现在和未来都应该牢记和去做的事。

  “一泓清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作为生命的源泉、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水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自然界的现状。在城市,建筑有多鳞次栉比,空调就有多热气翻滚,城市不仅要面对太阳的炙烤,还要容纳车辆、机器的热浪,高温压力可想而知;在农村,柑橘被物理性晒出红块,稻田干涸开裂,绿色的多肉干焦成橘色,干旱在给万物以警示。在这里,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道理。

  好在,面对困难,人类总有同心协力的共通力。在高温干旱之下,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发挥带头作用,落实节约用电措施。尽量减少空调使用,制冷温度不低于27°C,减少办公设备能耗,下班关闭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城市公共场所在保障基本照明的情况下,关闭城市景观灯,街道公园选择性择时亮灯,想法设法保电供民生。工业企业严格落实节电措施,先主动响应,后有序用电。朋友圈里也多了晒蹭电蹭空调的“吐槽”,虽语气带点怨言,却真实的反映了大家对于节约的共识。“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变成了极端天气时期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大概没有“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之说,而是要时刻都去慎重对待,敬惜保护的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我们就能让碧水亮眸在山川田畴间源源流淌,惠泽万物,富庶一方。

  德阳市罗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刘小莉

编辑:编辑

聚焦德阳

公示公告
主办: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 德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2026989号-2
德阳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