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 德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 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牢记总书记嘱托 推动绵竹年画高质量发展
2023-09-12 09:18:00 德阳日报

  近日,位于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内的年画博览园热闹非凡,一场“非遗有约”的亲子研学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活动现场,当年画艺人将绘制好的年画作品展现出来时,参加研学游的孩子们瞬间被深深吸引。随后,年画艺人认真地讲解绵竹木版年画的故事,手把手指导孩子们拓印、上色等。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006年,绵竹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绵竹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年画的传承和年画产业的发展,坚持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理念,在绵竹木版年画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年画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德阳日报记者 陈晓霞

  保护优秀民间文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绵竹从民间抽调专人进行年画抢救保护工作,对散失于民间的古版年画采取大范围收集、整理。目前已收集清代年画版100余块(双面雕刻版),收集年画原作1000余件,复制年画板100余块(双面雕刻版)。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绵竹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7.8亩,使用面积达3800平方米,集抢救、保护、收集、整理、研究、收藏、陈列、创作、推广、宣传、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使古老的绵竹年画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只有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绵竹市文旅局局长钟声称,通过对绵竹木版年画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2006年,绵竹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文化部授予该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9年,中国民协授予该市“中国年画之乡”称号;“中国·绵竹年画节”连续两次被中华节庆办评为“全国十佳节庆活动”,并于2010年获得文化部评选的“群星奖”;2011年绵竹年画社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我是在1959年拜绵竹著名年画师张先富为师学习年画的。当时我13岁,从刻版、做红货黑货、画潮扇、习字落款,一一认真学习。”已经77岁的绵竹年画传承人陈学彰回忆起年少时学习绵竹年画的场景时说。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让他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绵竹年画的春天就要来了!”

  培育年画人才队伍

  “我们开设沉浸式的研学课程,让游客对年画有系统的认识,自己动手印刷、染色,还可以设计绘画稿,亲自刻制印版,学会一门‘手艺’,让游客拥有高度的参与感。”绵竹年画博览园相关负责人成寅告诉记者,节假日期间,家长和孩子们都喜欢与绵竹木版年画亲密接触,做一张自己心仪的年画,园内研学体验很受欢迎,时常座无虚席,旅行团都需要提前好几天预定。

  孝德镇年画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晓燕告诉记者,年画村内的旅游公司和画坊还拓展了研学游的内容,在原先体验的基础上,由传承人面对面授课,增设了布艺年画、陶版年画、蜀绣年画等创新年画制作技艺体验,融入了答题闯关、国学、扎染等一系列活动,使绵竹年画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也为青少年研学搭建了平台。

  “过去的年画艺人都是师徒相传,没能大规模培训员工,使年画艺人短缺。现在由绵竹年画博物馆牵头坚持常年培训,开设年画培训班,请国家级、省级年画传承人及省内外专家学者对学员进行免费培训和分类辅导,培训了绘画、拓印、雕刻、刺绣、剪纸等青年艺术生产人员,使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绵竹市著名年画大师胡光葵说道。

  绵竹在大力培养本土年画人才的同时,积极引进现代美术专业人才进行年画创作,以新形式来丰富和充实传统年画的内容和技艺。同时,加强对民间老艺人的重点保护,不仅对老艺人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补助,还通过不同的形式收集、推介他们的作品。

  对年画这种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的非遗项目,积极开展生产性保护尤为重要。贾君是绵竹年画德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认为,绵竹年画必须融汇生活元素,才能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它、接受它、喜爱它。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传统的绵竹年画与当代的设计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产业,融入人们的家居生活中。

  尊重传统合理利用丰富年画载体

  “年画产生于农耕时期,延续至今。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民俗民间年画逐渐被一些外来文化所冲淡,要把非遗项目继续传承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对市场给予精心的呵护和培育。”钟声称,绵竹市委、市政府从2002年连续举办绵竹年画节,至今已经22届了。“从小年到大年,到绵竹过中国年”已成为绵竹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当黑夜来临或在灯光照射下,年画渐渐亮起,整个画面五彩斑斓、熠熠生辉。”陈学彰向记者展示着他的创新作品反光年画。受到往日在塑料制品中添加颜料为塑料制品着色和日常生活中道路交通反光标识材料的启发,陈学彰萌发了研发和创作一款在没有灯光的条件下仍然可以看见的年画,或者在灯光的照射下可以发光或者反光的年画的念头。经过多次实践,他终于成功地在白色宣纸和靛蓝色的宣纸上绘制出反光年画、夜光年画。

  多年来,绵竹年画传承人不断研究年画产品,进行开拓创新。在功能上和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上不断拓展,将视觉元素、造型规律、色彩理念等应用于艺术产品实践。

  “我们认识到,非遗项目不仅要保持民俗传统,还需要增强交流,加强与各年画产地的信息互通、取长补短、联合推介,以丰富的产品来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只有开发更大的市场,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非遗项目也才会有传承发展的空间。”胡光葵说道。

  钟声表示,年画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它的发展壮大必须在内容、形式、载体、包装、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借鉴优秀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学习先进的营销策略,不断将绵竹年画产品推向市场,走生产与保护相结合的路子,使绵竹年画积极向前发展。”

编辑:编辑

聚焦德阳

公示公告
主办: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 德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2026989号-2
德阳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