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道德模范大看台  >  道德模范事迹  >  点赞道德模范
见义勇为模范—张嵘
发表时间:2015-11-12 16:58:51  来源:   责任编辑:黄勇霖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要做好记者,首先必须要做好人。记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十年里,在做好新闻采访、报道工作的同时,作为一名记者,他始终坚持“利用”职业的“便利”,为贫困学生、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奔走,呼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帮助。当意外情况发生时,他总是临危受命,伸出援手,救人于危难之际。他就是《德阳晚报》社会新闻部记者张嵘。

  2006年11月30日,一中年男子因工资纠纷,在德阳一家保洁服务中心门前欲持刀自杀。在警方和该男子对峙一个小时无果后,张嵘主动与警方联系,征得同意后,以采访为由接近该男子,并在随后的交谈中,趁其不备将他手上的菜刀夺下,阻止了悲剧的发生,赢得了在场群众的一致好评。“每个记者在突发事件采访中,都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危险。危急关头,首先需要的是克服内心的恐惧,保持理性的思维,才能帮助别人帮助自己。”危难当头,张嵘义不容辞见义勇为,他,是一名合格的记者,更是一名合格的公民。

  同样的事件无独有偶。2012年4月 6日上午8时52分,一名年轻男子攀爬上德阳市区彩虹桥东头一座20余米高的广告塔架,扬言不想活了,情形十分危险。根据该男子悬挂在塔架顶部的条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张嵘判断,该男子极有可能是绵竹人赵某。原来月余前,曾有一姓赵的年轻男子拿着类似的条幅来报社,自称是我市某大型服装加工企业的职工,因与企业发生劳动用工纠纷来讨说法。赵某,绵竹市汉旺镇人,自小因药物原因,虽语言表达能力正常,但双耳失聪,双眼高度近视,性格偏执,很难正常与人沟通。

  千钧一发之际,张嵘毫不犹豫地登上塔架向赵某靠近。赵某情绪十分激动,不断向他嚷嚷:“喊下面这些人都走开,该干啥子干啥子去。”“我不想给大家添麻烦,我只想解决自己的问题。”…… 由于赵某双耳失聪,张嵘只得找来一张纸片,将劝说他的话写在上面递给他看:“你坐在这儿也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得下去跟对方面对面地谈才行。”“你这样做,有理的事情都变成无理了。”…… 对于张嵘的劝说,赵某情绪激动地表示,除非他的问题能得到立即解决,否则自己是不会下去的。 

  这样的劝说,一来一往,持续了近1个小时。“现在市领导就在下面,企业的人也来了,我们一起下去,面对面地解决问题,好不好?”几番交涉后,张嵘再次将写有劝说话语的纸片递给赵某。赵某的态度开始有些松动。上午10时许,经过张嵘的反复劝说,赵某终于同意结束自己的极端行为。他开始沿着广告塔架上的铁梯一步步向下,最后终于平安到达地面,从而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古道热肠,义字当头。为报道城市三轮车工人的辛劳,他借来一辆人力三轮车,和他们一道拉活;为了了解建筑工地民工的苦乐,他深夜走进民工栖身的窝棚,和他们一起聊天。三九天,他凌晨时分出门,采访为清洁城市忙碌的环卫工人;三伏天,他顶着烈日拍摄下街头执勤交警的身影。偏远的丘陵乡村,他目睹了特大干旱面前种田人的焦急;阴森的殡仪馆,他记录了送生命最后一程的年轻人的无奈。为了解德阳境内两条主要河流——石亭江和绵远河及两岸的环境、生态状况,他还和同事步行走完了两条大河德阳流域,完成了《江河行》系列报道,引起了德阳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以一颗大爱之心瞄准生活中每一个焦点,用笔扑捉生活中每一次感动,大灾大难、民生疾苦、凡人历程……,让读者了解社会,关注生活,让平凡者有力前行。

  做记者十年来,张嵘始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的善与恶,用自己的笔记录人间的冷和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见义勇为”之歌。他先后多次获得了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颁发的“四川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的一、二、三等奖。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十佳记者、德阳市旌阳区“见义勇为公民”、德阳市旌阳区“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地方文明网站
主办:德阳市文明办  建设与维护:德阳网
网站管理员联系电话:0838-2202515 蜀ICP备12026989号-2